国之中更通衢——以交通为镜看中部崛起出彩篇章!
发表时间:2024-10-10 01:07:34 来源:安博体育官网帕尔马足球俱乐部亚洲官方合作伙伴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习念兹在兹的我国重要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聚焦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激发新质生产力澎湃动能,中部六省交通广播共同推出系列报道
今年3月20日,习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当前,湖南正奋力打造“三个高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其中的“排头兵”。
5月9日晚,中国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在湖南株洲正式下线。相比同轴数的传统电力机车,它拥有全球首创大功率碳化硅变流器等三大全球首创技术,单台综合年运量可提升近28万吨。
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车株机从始至终坚持创新引领,为中部崛起积蓄动能。近五年,中车株机已建成3个“国字号”实验室,并牵头成立了业内唯一的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还与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组建产学研用“创新共同体”。100多项新技术从这里喷涌而出,“湖南造”的轨道机车加速驶向世界。
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列车,是中车株机自主研发的新型胶轮地铁列车,于今年3月上线。这是中国中车首个海外总包项目,涉及投融资、车辆新造、信号系统线路改造以及机电系统的全面的现代化升级改造,还包括了长达19 年的维保服务,为当地创造了2,000 多个就业岗位。项目入选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全球十大PPP项目经典案例。
这些年,中车株机的轨道交通装备 、技术不断“出海”,目前已经在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超过 90 多个项目订单,订单总额超过 140 亿美元,在国际上树起了“中国智造”的金字招牌。
全球第一的产业聚集度,是湖南机车在国际市场肆意驰骋的底气。在株洲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叫做“一杯茶的时间”,即“一杯茶的时间”里可以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的上万个部件,集齐全球产业顶尖的专家。国外的新项目,从立项到出产品的周期是36 个月左右,在湖南,最短的周期能做到八个月。
目前,以株洲为核心,湖南已成为国内轨道交通最大的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其中,电力机车市场占有率已经占全球的近1/3。2023年,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中部崛起新起点,湖南轨道交通还将持续向新,一路领跑。
5月9日,位于武汉长江新区的中远海运铁水联运码头迎来了今年第1万个标准集装箱的吊装时刻。这第一万个标箱所装的货物是物流服务商林方东的精密化工制品。林方东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个标准集装箱从海南到新疆,先从海南通过船运到武汉阳逻,再无缝通过铁路直运新疆,成本比传统公铁物流降低5000元,时间节省3天。
林方东今年在码头扩建的仓库后面,是中国首个铁路装卸自动化码头,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就是这里的“搬运工”。这种拥有四种感知方式、39个传感器的无人机集卡,可以载着集装箱,寻找自我存放的堆场位置,无人集卡与码头岸桥、无人龙门吊一起,构成整个中远海运武汉码头铁水联运的智能化作业系统。今年1至4月,香炉山站为阳逻港铁水联运货物开票发送12508标箱,同比增长347%。
近年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联合当地港口单位、企业打造了7个铁水联运项目,分四批先后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目前,湖北境内与铁路联通的主要港口已经增加到了13个,构建了坝前分流、引海上路、引流下海、对接快运班列的多式联运通道。外贸集装箱可以从全国各地通过铁路线网抵达长江沿岸的港口,再通过长江黄金水道通达全世界。
自2019年开通了长江中上游第一条到日韩的近洋直航航线以来,阳逻港码头相继打通了到欧洲、东南亚等多条“铁海联运”通道,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出海口。武汉港务集团市场经营部副部长余立麒介绍:“过去从重庆出来的船基本都是直航到上海,开的是5000吨重的船。现在选择在武汉中转以后,武汉出去都是万吨级的船,不仅节约了20%的物流成本,还将腹地往西部进行了延伸。”
2024年一季度,湖北省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5.58万标箱,同比增长29.6%,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比重8.79%,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湖北省内的多式联运工程创建全国示范项目从0到8,数量全国第一,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34.5%。开辟多式联运通道55条,其中国内通道48条,国际通道7条,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10个城市,近洋直航、江海联运、铁水联运,通江达海。 湖北,这个新发展格局下的“新沿海”正在长江之腰上奋力崛起。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习亲自擘画、亲自推动下,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发展迅速,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品牌。与此同时,河南全面推动“空陆海网”四条丝绸之路建设协同互促、提质增效,加速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成为河南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名片。自2014年6月开通以来,以郑州、卢森堡为“双枢纽”,通过这一条航线架起相互连通的桥梁,“一点连三洲、一线多个城市。
强大的物流能力,为郑州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电商直播行业蒸蒸日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万种商品在此集散。在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借助电子通关系统,1秒钟就能实现1000万单货物通关。首创的“1210网购保税模式+跨境新零售模式”,复制推广到全国各地,让我们消费者真正的完成了在家门口买全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药品业务,也是全国首批试点。
空中丝路越飞越高,网上丝路联通世界,陆上、海上丝路持续发力。中欧班列满载满回,形成联通40多个国家的国际物流网络。跨境电子商务“买全球、卖全球”,年交易额突破2300亿元人民币。河南已建成以郑州为中心、覆盖全国的米字形高铁网,河南公路货运周转量居全国第二,正在建设的周口港等6个现代化港口,实现内河航运通江达海,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周口临港开发区中心港码头,今年第一季度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加65%,已累计开通14条国内集装箱航线条国际外贸接力航线。
5月14日午后,初夏的省道103安徽省黄山市佛子岭段,道路边林木青翠,层峦叠嶂,在沿途房屋彩绘交相辉映下,路与景融为一体,格外美丽。黄山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徽州分中心副主任黄振宏表示,这段公路在设计建造时就考虑到了环保、绿色和便民,针对路域环境、路域景观、便民服务设施、公路文化四个部分进行了治理提升和改造。
注重绿色环保,公路品质也依靠科技化运用加以提升。黄振宏表示,这条公路是安徽省首条超薄沥青道路,用的是超粘高韧的沥青,第一个薄,又节省又环保,第二个就是排水抗滑性能好。
建设好是四好公路的第一步,加强科技化信息化建设,则是提升四好公路管理上的水准的重要方法。合肥市公路管理中心副主任方平和记者说,2024年开始,合肥市公路部门将原先的农村公路道路养护平台升级为四好农村路管理服务大数据平台,新的平台包含了合肥农村公路基础数据的数据化系统,建设管理系统,养护管理系统,公路路长制的管理系统,逐步提升合肥市1.8万多公里四好农村路的管理效率。
安徽省泾县洗马桥至爱民公路是“皖南川藏线”的主入口之一,随着“皖南川藏线”的火爆,道路交互与通行压力随之增大。为了推动沿线旅游发展,洗马桥至爱民美丽公路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的道路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民宿等蒸蒸日上,铺就乡村幸福坦途。
路通、物畅,依托通达的农村公路网,泾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点及物流转运中心,泾县好物顺达全国,居民快递到乡进村。泾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伟表示,修建了一条廊道,融合了一片产业,下一步将会以此条道路为试点,在泾县全县推广,真正的完成带动交旅融合。
为了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方案(2023—2027年),2024年将继续加大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力度,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尽可能用在公路的修建过程中,让公路更环保绿色,更智能,从而让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到农民家门口,通到田间地头,通到产业基地,连向省内外,成为富民路、幸福路、振兴路。
开车上路自带BGM,欣赏太行风光的同时,气势磅礴的歌声也相伴前行。在山西晋城有这样一条彩色的音乐公路,当汽车按照30km/h的速度驶入时,就会鸣奏起创作于晋城市陵川县的经典红歌《太行山上》。
“电子音乐公路感知系统”是专为晋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研发设计的信息系统工程,利用道路一侧安装带有激光雷达发射器的感应装置,让行驶中的车辆通过遮挡相应位置的激光探头,从而触发音乐。今后游客还可根据喜好,个性化扫码点歌。
在山西驾车出行,主打一个方便,司乘人员想要获得一手实时路况、天气、收费站状态等,打开“晋e行”APP或者小程序,你想要的都在这里聚合。
从2022年5月上线至今,初步打造服务区、ETC等跨界合作的路域经济商业生态建构。平台围绕信息查询、通行收费、救援维修、能源补给、客户服务等全过程出行服务场景,为公众提供高速路况、站点状态等信息服务,形成了“多跨联动、一键直达、数据跑路”的数字化服务模式。
在当下智慧交通被再次提及,ETC不单单是一项技术,更提供了一种绿色便利、减员增效的先进管理服务模式。将网络技术与传统的生活场景深层次地融合,积极拓展ETC在智慧停车、无感加油、智慧养护等场景中的应用,将“一卡贯通、相互连通”变为现实场景。
在ETC智慧停车场,每辆车平均收费时间为0.27秒,实际做到秒级快速进出场。今后山西将充分的发挥ETC金融属性,为用户构建集汽车消费、交通消费、生活消费于一体化的“ETC+”生态圈。
互联网+物联网,搭建“睿智”物料管控体系;互联网+大数据,构建“全能”信息服务矩阵;互联网+ETC,贡献低碳节能绿色力量。
习强调:“绿色发展是高水平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向“新”提“质”,山西正在“晋”行中。借助中部崛起的良好机遇,紧跟信息技术变革浪潮。在山西,一个多维度的“未来交通”体系正在搭建和完善。
九江红光国际港智能化发展,是江西水运建设的生动缩影。江西锚定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目标,水运建设的“含金量”与“含绿量”逐步的提升。江西省高等级航道事务中心港航发展研究处负责人付俊表示,目前,江西正在积极地推进交通强国试点项目——赣鄱黄金水道智能航运发展试点项目的建设,探索建设绿色港口、生态航道,快速推进LNG清洁能源船舶的市场培育。规划到2050年,推进建成浙赣粤运河,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在江西水运行业,绿水青山的“好颜值”与金山银山的“好价值”正在加速实现双向奔赴。2023年9月,全国首个航电枢纽科技示范项目“江西信江航电枢纽绿色智慧科技示范工程”获交通运输部授牌。今年1月,国内首艘商用氢燃料电池动力游览船“西海新源1号”在庐山西海顺利下水。
2023年,江西省完成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63亿吨、493.1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1.8%、19%,全省港口货运吞吐量达到2.69亿吨,同比增长48.2%,集装箱吞吐量99.65万标箱,九江港货物吞吐量跃居全球港口40强。
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查伟雄博士指出,水运优势的有效发挥,将逐步降低单位交通运输能耗与碳排放,助力绿色低碳交通转型发展。内陆水运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投资和就业、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计划投资3200亿元的“世纪水运工程”浙赣粤运河正在推进前期工作,建成后它将变成全球最长运河,也将成为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金腰带”。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雅婷表示,浙赣粤运河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形成覆盖11个省市的巨大水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沿线地区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和人流的互动融合,促进国际贸易的合作,这也将改变国际航运的格局,使中国在全球航运市场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来源:湖南交通广播、湖北交通广播、河南交通广播、安徽交通广播、山西交通广播、江西交通广播